减负了,考试呢?
□ 佘 颖
四部门出手,说明一个问题: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政出多门,而多头管理的弊端通常就是管理薄弱
更重要的是深化高考改革,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资料图:小学生们正在课堂内认真听讲。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2018年春季开学不到2个月,教育部已经针对学生减负连发四道急令。先是2月底与其他部门发文整顿课外培训机构,3月21日又连发两个文件,再次强调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并宣布要在全国全面清理规范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3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课外培训机构到底有多乱?带给孩子们的负担到底有多重?整治之后,孩子们又该何去何从?
乱象:近七成培训机构处于“灰色”地带
2月26日拉开本轮整顿大幕的不是教育部一家,而是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四部门。
四部门出手,说明一个问题: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政出多门,而多头管理的弊端通常就是管理薄弱。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教育类企业注册数量同比增长33.4%。由于教育培训类企业无需前置审批,企业只要去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就可以开始招生运营,市场监管部门是不会审查其资质的,而承担管理职能的教育部门又无法跟进数量众多的教育培训机构。部分教育培训机构还采取挂靠社会团体的方式,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更加大了监管难度。
部分地方进行的整治工作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教育部举行的一次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总督学平辉透露,2017年以来,上海市通过摸底清查,获悉全市共有教育培训机构6928家,其中有照有证的2255家,占机构总数的32.5%;无照经营的1398家,占机构总数的20.2%;有照无教育培训资质的3275家,占机构总数的47.3%。算下来,“灰色”培训机构占比达67.5%,已接近七成。
这种乱象在全国普遍存在。据四川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副局长左华荣介绍,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累计查实1873所有照无证类培训机构、957所无照无证类培训机构。
更严重的问题是,就算有照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也不见得就是合规的,他们聘用的教师有没有教学资质暂且不提,教学过程中的超纲教学、抢跑教学已是公开做法。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对学龄前儿童“幼小衔接”的暑期课程,数学甚至能达到小学三年级的水平。记者从朋友那里拿到了一份学而思英语三年级尖子班的课堂笔记,里面已经出现了if条件句、定语从句等学习内容,远超现行英语课程标准,令人瞠目。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