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朋友圈“杀熟” 骗局几时休(e调查)
本报记者 吴 姗
近日,淘宝等多家网购平台被曝存在私照交易,用户花5元到10元不等就能买到一套来自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高清照片或者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截至记者发稿,大部分平台已经整顿,在多家网购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服务均已下架,只有少数还在“顶风作案”。
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成为越发重要也越发棘手的问题。尤其是“社交日常”——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集赞换奖、帮忙砍价、拼团购物……每天在朋友圈刷屏的看似优惠或充满爱心的活动,往往是窃取个人信息的骗局。日前,由公安部起草的《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将再出重拳。
社交诈骗“量身定做”
“微信朋友圈自拍素材”“500部高清朋友圈真人小视频”……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栏输入“朋友圈素材”等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令人咋舌。记者进入店铺“咨询”,客服“热情叫卖”:“素材来自朋友圈、快手、抖音,5星带字好评再送7000部小视频,很划算。”当被问到“朋友圈视频怎么获取的”,客服语焉不详。而从网店评价栏里一水儿的好评不难看出,成交量较为可观。
晒照有风险。一些网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出的生活照和小视频,被人拿到网络平台销售,又被一些买家冒用在贴吧交友、相亲网站、医美宣传、微商广告等处,“复制粘贴”出一个虚假的人进行社交诈骗。私照成了商品,而当事人却浑然不知。
躲过了“商品交易”,还要防各类“假”朋友。今年1月,网友郑先生一早在微信上收到“妻子”的转账要求,发完近一万元后自己就被拉黑了。不知所以的他给妻子打电话,才知道被骗了!原来一个微信好友搜集了他朋友圈晒出的照片,修改了昵称和头像,伪装成郑先生的“妻子”。这样的例子已不是个别现象。
“量身定做”的社交诈骗,让人防不胜防。下架私照交易的网购平台是“躲风头”还是“真反思”,仍需紧盯。
“实际上,在我国个人信息买卖2009年就已入刑,但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相对分散落后。个人信息面临保护不力和保护过度两难境地。一方面个人信息滥用和泄露事件频发,一方面企业使用个人信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民法学会常务理事高富平认为。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