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销渗透到朋友圈,动辄数十万人涉案
新华社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估算,2017年微商从业规模为2018.8万人。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微商传销等新型网络传销呈高发态势,相关案件涉及人员动辄数十万人,金额达数亿元。
几个月前,山东的何倩注意到一名微信好友在朋友圈推销一款声称是国外进口的面膜,看上去销售“火爆”。何倩也想做微商,就花5000元买了150盒面膜,成了对方招募的代理。
“对方建议我不要将赚钱的方式仅局限于销售面膜,让我想办法招募代理,称只要成功招募一名代理,便可以从拿货款中获得30%提成。”何倩认为这涉嫌传销,就退货一事联系对方时,却被拉入“黑名单”。
近年来,多地频现微商被查案件。2016年10月,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微商分销”的“云在指尖”被湖北省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定性为传销,涉案金额6.2亿元;2017年8月,一个吸收18万会员的特大微信传销案在大连市中院终审结案,该团伙利用4个微信公众号共收取会员缴纳的传销资金180余万元;2018年1月,四川通报特大跨国网络传销组织“五化联盟”的犯罪行为,仅半年就通过微信、QQ等发展会员20余万人,涉案金额5.2亿元。
在山东近期查处的一起微商传销案件中,一个披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衣的团伙利用微信销售原生态纸,声称只要购买就能取得会员资格。会员可以在微信中分享链接,别人点击链接在该商家购买任何东西,分享人都可以获得该笔消费利润40%的收益。同时会员可以发展代理,一旦下线买东西,就可以获得6%至10%的利润。至案发时,这一传销团伙共发展会员14000余人,遍及30个省区市,涉案金额达1.2亿元。
目前涉嫌传销的微商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朋友圈炫富吹牛,夸大宣传,有的甚至打着政府扶持、重点项目、中央部委特批等旗号,制造虚假繁荣。
一位经侦民警告诉记者,很多微商传销者在朋友圈发布的交易截图,实际是用电脑软件自动生成的,这些交易并不存在,却显示有发货时间、发货单号。
目前,对于微商传销的监管主要依靠工商部门,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各部门联合执法。业内人士建议,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等多部门应联合制定管理办法,将微商纳入监管,实行简单备案制,尤其要对资金去向进行监管。此外,微信、QQ等相关平台企业也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监管,及早发现问题,控制风险。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