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龙岩西医溯源

来源:作者: 张生炎时间: 2020-07-30 0条点击0条评论

清光绪九年(1883年)西医传人龙岩,这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西医进入龙岩,与基督教传教士到龙岩传教有很大的关系。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设五个通商口岸,厦门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欧美各国的传教士,争相奔走来到中国的通商口岸传教。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允许外国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传教活动便从沿海通商口岸向内地推进。1880年英国牧师陆乙终、美国牧师山雅谷游历龙岩,认为龙岩民风淳朴,盛行封建迷信,有必要设教。1883年,英国基督教伦敦公会驻厦门差会派遣西方牧师布茂林、西医班倚砥莅岩宣教施医,从此基督教与西医进人龙岩。

1918年,日本人山村厚光到龙岩,在东门外(现侨声影剧院附近)开设西医诊所,行医兼营照相。

1919年,美国俄亥俄州基督教归正公会派美籍牧师礼振铎、医生夏礼文到龙岩传教施医。夏礼文在北门王家祠堂开设诊所,1921 年后转徒西官巷翁家花园,创办“爱华医院”,置办简易病床数张,一名牧师,两位医生,施医兼传教,院长为夏礼文。1924年冬迁至北门虎岭山麓,筑有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4幢,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设内、外、妇产、小儿科门诊及病房,病床20余张,医护员工20余人。

1929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驻龙岩,6月19日,院长夏礼文道出逃,医院关闭。1930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粉碎国民党的三省“围剿”,上杭蛟洋红四军后方医院迁驻龙岩,接管爱华医院,更名“闽西红色医院”,院长王正垣,政委黄振林。同年11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龙岩,闽西红军医院迁小池;1931年夏,闽西红军医院转移上杭大洋坝。1935年10月,爱华医院复办,全院员工15人,病床50张。1947年增建楼房一座,平房5间,添置医疗设备,购置一台35毫安X光机,病床增至63张,员工28人,增设化验、外科等科室,能做阑尾、疝气、肿瘤切除等小手术,日门诊最不过100人左右。爱华医院是龙岩当时设备最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1950年12月15日,龙岩县政府成立爱华医院管制委员会,对该院财产进行登记。1951年11月18日,龙岩专署成立接办小组,12月15日正式接办,更名“龙岩专区医院”。

自1883年西医传入龙岩后,由于采用了打针、手术等医治方法,药量少,服用方便,疗效快,很受百姓欢迎。1921年至1932年, 在龙岩城关开设私人“医院”的有6所,分别是: 1921年饶序梁从台湾回岩,在橄榄岭文兴书院开办“爱生医院”;1925年陈铁城在王家祠堂开办“心心医馆”; 1927 年章蔼人在西街郭家祠堂开办“宏仁医院”,1929年迁五彩巷,改名“闽西医院”; 1932年陈云生(漳平县永福人)在东街开办“广济医院”; 1932年张鸿占在中街开办“大同医院”;郭召礼(永定人)由漳州来岩开办“宏济医院”。这6家医院虽然名为“医院”,实为诊所。1938年,全县西医31人。其中,19人在城区开设医院或诊所,12人在农村开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停业或改称诊所。至新中国成立前夕,除爱华医院及民国政府卫生院外,全县个体开业西医仅有61人。

编辑:池啟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