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龙岩最早的公交年

来源:作者: 陈根烈时间: 2020-08-10 0条点击0条评论

龙岩县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是座四面环山的小县城,城郊交通落后,百胜出行十分不便,城区与邻近各公社(乡镇)的人员往来依靠步行、自行年或搭坐载客单车,不但耗时耗力,也不安全。因骑单车而摔伤的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龙岩城郊百姓出行因难的局面,提高龙岩地区革委会(行政公署)所在地龙岩县的城郊客运交通能力。1970年9月,福建省政府调拨了三部24座上海牌公交车给龙岩县,为百姓提供公共交通的便利。

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龙岩分公司(汽车总站)是省属龙岩最大的汽车运输公司,其客运站更是担负着全地区客运交通的职责,龙岩公交车首次开通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汽车总站身上,于是便派人将公交车开往汽车总站。

龙岩县领导闻讯后, 立刻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力争将公交车划归县里(在此前,县委领导在全县干部扩大会上已经宣布,我们龙岩县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公交车)。在县领导的努力争取下,上级部门最终同意把公交车转交龙岩县。

龙岩县交通运输公司(第一撇运公司)是县属最大的汽车运输公司,拥有县属单位最多的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具备经营管理公交车的条件,县政府经讨论后决定将开通公交车线路的任务交由该公司,这是对该公司的高度信任。

县交通局领导邓荣照和公司党支部书记邱献江极为重视,也深感责任重大。两位领导立即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城郊附近公社的人口数量和道路情况;并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挂好公交车牌照(13-41062、13-41063、13-41064)和在公司内部着手挑选首批公交车驾驶员、售票员。

这是龙岩县首次开通公交车,因此对驾驶员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要求必须是责任心强、技术好、重安全、爱护车的驾驶员。当时,郭能成、陆力生、林潮波有幸成为龙岩县第一批公交车驾驶员,后又有李勇泉、解阳贵、章启金、赖桂昌、邓月明、张汉洲等轮班上岗,他们当中有党员5名、退役军人多名,公交车班长由李勇泉担任。

公司对售票员也有一定的要求, 由一些工作勤快、待人热情、形象较好的女知识青年或社教积极分子担任,她们是黄岭香、邱春梅、翁月琴、曹雪珍、陈素英,后又有邱长华、朱光玉、刘爱仁、罗凤兰、李村和(男)、叶寿和(男)、林永基(男)等人员轮班上岗。

1970年9月29日,龙岩公交车在红坊、东肖、龙门三条线路上试运营。出于慎重,公司还特意从地区林业局、县造纸厂等单位请来资深驾驶员来公司带驾,规范公交车驾驶员的操作,提高安全驾驶技能,公司领导还亲自乘车规定公交车的行使速度和车辆的安全停靠点,确保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经过两天的试运营,根据实际客源情况,确定红坊、东肖线路优先开通。正式开通的时间定在1970年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也成了龙岩公交的生日。

10月1日上午7时整,两辆崭新的公交车满载着乘客从始发站侨声影院广场缓缓驶出,穿城区中山路,出西门桥后分别开往红坊、东肖。就此,翻开了龙岩公交史的第一页。

当时,红坊终点站设在东洋村,末班车为下午5点35分,每天12个班次,票价定为每趟次每人0.35元:东肖终点站设在西牛溏,时间、班次与红坊相同,票价定为每趟次每人0.25元。公交车的开通,大大改善了两地百姓出行不便的状况,深受群众的欢迎。

因为公交车始发站距离龙岩火车客运站较近,公交车还会按火车到站时间前往火车站接载旅客。在城郊交通不便的年代,公交车也成为前来龙岩或回城返乡的旅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据售票员回忆,公交车每天大致可输送乘客300多人次(不含免票儿童),节假日则更多,公交车在运行途中,如遇到老人、残疾人、病人、儿童等,售票员就会主动让座,真诚热情为乘客服务,受到乘客的广泛好评。

为促进当地的物质流通,繁荣农村经济,供销社和各公社时常会联合举办一些规模不等的物质交流大会,展销各种农资器具、生活用品、农副产品,公交车也担负起了运送交流会人员和参会群众的任务。交流会期间,远至雁石、白沙、万安等地的群众乘坐上公交车,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外出购物和销售农副产品,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龙岩县城市建设的扩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公交车的规模和线路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百姓出行的需要。为了加强公交车的管理和增开线路,扩大龙岩公交车的覆盖范围。1975年1月1日,县政府将公交车划归城建局,成立龙岩县公交公司。至此,龙岩公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上了一个新台阶。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龙岩公交走过了五十年的发展道路。如今,龙岩公交已拥有600余部公交车,大公交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大“公交梦”正逐步实现。展望未来,我们不应忘记龙岩第一代公交人的努力付出,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编辑:沈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