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红坊镇:转产转岗“转”出致富新路 生态种养“鼓”起农民口袋

来源:作者: 陈其富 何静静 洪碧玲时间: 2018-08-23 0条点击0条评论

在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役中,近年来,红坊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种养业,确保养猪户转产转岗后收入不减,转产转岗“转”出了致富新路子,生态种养逐渐“鼓”起了农民的口袋。

近日,记者在红坊镇东埔村的特种鸟类养殖基地看到,养殖户郑波涛正在喂养山鸡、孔雀。老郑告诉我们,2013年开始,他关闭了自家5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猪场退养后,他利用闲置的猪圈,开始从广东引进试养了二三十只的孔雀,并逐步试养了山鸡、白鹇、红腹锦鸡等其他的鸟类。

红坊镇东埔村养殖户郑波涛说:“以前在2013年的时候不可以养猪了,空了很多猪栏,我们又没有拆掉,就充分要利用这个,所以搞得这些七七八八的养鸟之类。现在主要是养孔雀,山鸡,还有红腹锦鸡,一个白鹇,这个各种的鸟类。”

经过几年的发展,老郑逐渐掌握了孔雀、红腹锦鸡等特种鸟类的养殖技术,并请来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将成年孔雀制作成标本,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孔雀标本成为许多爱好者收藏的艺术珍品。

红坊镇东埔村养殖户郑波涛说:“就是(孔雀)标本是艺术品,它的保存的时间很长,它就不会褪色啊,是很好观赏,观赏比较好看。主要是有的(放在)家庭里面,庭院里面,有新房子里面主要是。”

目前,老郑除了制作孔雀标本外,还繁育孔雀、山鸡、红腹锦鸡等幼苗,并逐步发展成为集繁育、饲养、销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特种鸟类养殖基地,每年收入达10多万元。

红坊镇东埔村养殖户郑波涛说:“孔雀大概现在大大小小的就有200多只,这个山鸡也有两三百只。其他的红腹锦鸡,这一两年才养,现在20来只。其他的鸟类,尽量我们想养一点,有观赏性的鸟类,现在要去弄点种苗来。”

除了积极鼓励农民转产发展特色养殖外,红坊镇还积极引导养猪户转产发展种植百香果等特色产业,倾力打造百香果全产业链。2013年,红坊镇东埔村的养猪户陈霖海4000多平方米的猪场退养后,开始转型发展种植百香果,并联合村里的几个人,共同成立了龙岩紫香龙农产品有限公司。

龙岩紫香龙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霖海说:“因为我从事养猪也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后面因为这个环保问题,也确实是这个对环境污染挺大的,我们感觉到这个环境问题,对这个污染这么大的话,也响应政府的号召,慢慢地对猪场进行关闭拆除,转型种植百香果。”

在龙岩紫香龙农产品有限公司和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红坊镇逐步形成了百香果育苗、种植、鲜果销售、深加工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目前该公司百香果种植基地辐射新罗区红坊镇、小池镇以及永定、上杭、漳平等地,面积达160亩,带动3家家庭农场、106户农户发展种植百香果特色产业。

龙岩紫香龙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霖海说:“现在百香果的话,现在是一个全产业链的一个模式,从苗木培育,到基地种植,到鲜果回收销售,到鲜果加工,加工成成品销售,这样子一个产业链模式。”

如今,龙岩紫香龙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百香果果脯、果冻、果汁、果酱等系列深加工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产品远销福建厦门、漳州以及广东、上海等全国各地。

龙岩紫香龙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霖海说:“我们现在目前,一天可以处理这个百香果的话2万斤。然后年产果汁的话,有300吨左右,然后果脯20吨,果冻也将近20多吨。目前,我们这些产品主要是通过微商,电商,然后线下一些渠道,大概一年的营业额有600多万元。”

近年来,红坊镇制定出台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养猪户转产转岗,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资金补助等,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林下经济、养殖山羊、孔雀等绿色生态产业,确保养猪户转产后收入不减,让农民吃上“生态饭”。截至目前,红坊镇共实现转产养殖家禽16户、转产养羊10户、转产发展百香果农产品深加工厂2户。

红坊镇副镇长张瑛瑛说:“红坊镇这个养猪户关闭拆除后,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养殖户的转岗转产问题,通过出台政策啊,然后聘请专家举办培训班和外出考察等方式,让这些养猪户寻找另外的出路,在养殖的基础上,有些可以去养殖特种的鸟类,然后通过种植百香果,这样子的一些方式,让这些养猪户转产增收。”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