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江山镇:依托生态优势 养殖户转产转岗变身“新农民”

来源:作者: 张军 黄秋龙时间: 2018-09-12 0条点击0条评论

近年来,江山镇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态人文优势,大力挖掘符合本地发展的产业,积极引导养殖户向高效益、环保的生态产业转型,一大批生猪养殖户通过转产转岗变身成了“新农民”。

9月6日,记者在江山镇山塘村看到,养了23年生猪的养殖户廖礼良,转产转岗的蜜蜂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今年7月份,他的蜜蜂养殖基地还吸纳山塘村10户贫困户从事蜜蜂养殖,每户认养的6箱蜜蜂由政府统一出资向基地购买,基地负责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每户贫困户可年增加收入1500-2500元。此外,为扩大规模,廖礼良还主动在周围种了630棵山乌桕增加蜜源。

江山镇山塘村村民廖礼良说:“没有养猪了怎么办?经济收入靠什么地方?丢失环保又不行,政府也是说要整治,我就是说反正要一个出路吧,就是要找一个门路来,通过去考察养蜂还算可以,这几年来,一般每箱收入大概在300块左右,一般都这个收入还算可以。”

养蜂基地的创办,当地生态是决定因素。江山镇拥有十万亩原始森林,拥有众多的蜜源植物。在山塘村一个山坳上,一排排蜂箱整齐摆放,数家蜂农正转场到这里收集蜂蜜。村民郭新卫告诉我们,这些年来,镇里积极鼓励他们这些生猪养殖户转产转岗,大力发展养蜂业,并通过举办“美人蜜”大赛、给予养蜂补助,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养蜂的积极性。如今,江山镇已发展蜂农100多户,蜂群扩大到5000多箱,2017年下拨扶持专款达27万元。

江山镇山塘村村民郭新卫说到:“现在大概有一百多箱,拉来拉去小转场这些就多赚一点,没转场就少赚一点,总体感觉现在养蜂比以前养猪比较轻松,政府一直有大力支持我们补贴这些,工商这些都有补贴我们,政府很重视这一块。”

产业转移发展生态种植是一条走环保致富的路,2013年,因镇里生态环保建设的需要,郭素冰夫妇充分利用自己承包竹林内的空地,试种6亩竹荪菌种,经过“整地、下竹屑料、发酵、再整地、喷雾浇水”等繁杂的作业过程,每亩投入资金8000多元,当年产生净效益达10000多元,其竹林效益也翻了两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目前,农场总面积600亩,其中竹林550亩、种植杨梅、早桔、西瓜等50亩,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并带动周边12户二女户、独女户发展林下经济,走上致富道路。

江山镇永远家庭农场负责人郭素冰说:“我们刚开始是养殖户,但是养猪对污染环境很严重,我们开始响应政府政策,就转型到农场。我现在农场种了杨梅30多亩、早桔120多亩,就是说搞农业会稍微辛苦一点,但是收入也很稳定,也帮村里面解决了几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江山镇共拆除养猪场面积489户74218平方米。同时,通过择业指导等措施鼓励养殖户转产转岗,在农业、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鼓励原养猪户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发展林下经济、特色农业、特色渔业等,保障农民增收。

截止目前,江山镇转产转岗养殖户从事渔业、种植业,以及其它畜禽等第一产业共6户,第三产业3户,年创产值40多万元,形成家庭农场、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编辑:池啟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