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小池镇培斜村: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来源:作者: 廖健伟 倪国凯 通讯员:丘灵玥时间: 2018-11-08 0条点击0条评论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小池镇培斜村从一个全村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的“省定贫困村”发展成为201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3.2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22万元的省、市、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通过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奏出了竹席加工兴村、茶叶种植富民和生态旅游固本强身的乡村振兴“三部曲”,培斜村的嬗变正是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和生动体现。

金秋时节,走进小池镇培斜村,只见水泥路笔直平坦,一幢幢整齐的楼房宽敞明亮,竹凉席加工厂里机器轰鸣,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景象,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如今却实现了华丽蜕变。

小池镇培斜村村民 赖炳钦说:那时我们农民的生活实在是苦 吃不饱,穿不暖。那道路没有什么车子有一部单车也跑不到我们家里来,晴天就是灰尘满天,如果是下雨天就泥泞满地。”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1996年,小池镇培斜村新班子产生了,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华锦先带领村民一起奋斗,紧盯市场抢抓机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竹器加工、茶叶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四大引擎”齐头并进,闯出一条“支部谋发展、党员争示范、群众齐参与”的党建富民强村之路,实现村财收入逐年稳步提高。

小池镇培斜村村民赖炳钦说:吸收外界先进办起(竹凉席)厂,当时没有钱就大家股份制,大家凑起来办。以后有钱就大家把这个厂分开来办 ,所以大家增加了收入几十万,使大家农民增加收入,所以逐年以后大家生活当中就得到了很大地改变。2000年以后我们村大家的收入可以说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告诉我们:首先要想到就是就业,村民大家有钱赚 有地方去。要有产业大家才有就业,有就业有钱赚到了,生活才会好过,想到就业解决了就(要)解决安居 规划新村建设新村。”

近年来,培斜村两委富而思进,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新增了滑草、蹦极、彩虹冲浪等新鲜刺激的娱乐项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尤其是今年国庆期间开放的玻璃桥,更是让这个小村庄沸腾起来。

游客说:“清风徐徐到来,感觉很凉爽,像天空上飞一样很爽,特别是感觉踩在天空中一样。”

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到现在我们村一二三产都有,形成一个融合发展,那现在尤其今年我们乡村旅游做起来,国庆期间突破20万人次  可以讲我们村发展形势相当好。”

如今,培斜村已然成了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来村里的游客增多后,培斜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福利。目前,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拥有培斜乡村旅游的股份,真正实现了“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的共富局面。2017年,培斜村实现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收入约3800万元,带动5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小池镇培斜村农家乐老板赖椿倩说道:“以前我在村里就是干活砍木材这些,然后没有什么收入,以前在村里也挺穷的,后来就出去打工,一个月收入出去花销就剩下几百块  有时候还不够花。后来这边村发展了旅游业 我们就回来创业,然后就慢慢开始做农家乐,旅游业很好,人流量非常多。”

如今,培斜村通过竹茶产业、电子商务、生态旅游“三驾马车”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省、市、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并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特色村”、“中国淘宝村”、“省级生态文化村”等荣誉,培斜村的名气享誉全国。

小池镇培斜村村民赖炳钦说:“这个真正是感谢党的好政策  感谢我们政府,我们新的班子正确的领导,所以我们感到很幸福 ,最大的希望就是说明天比今天更好,后天比明天更好,我们一定会实现这个理想。”

小池镇培斜村农家乐老板赖椿倩说:“我就希望这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然后我们这个农家乐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我们也是借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好的政策,可以讲我们村也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把我们各种产业各种事业逐步地在改善。这次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们会借此机会好好地用活各种政策,把我们村各项事业给它建好,把我们的村做大做强做美。加大力度用好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用好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把我们村一二三产做得更好,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

编辑:池啟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