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东肖镇:牢记嘱托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作者: 丘圣华 林如锦通讯员 邓海英 王磊时间: 2019-03-18 0条点击0条评论

近年来,东肖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通过打造系列红色文化品牌,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同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奋力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月14日,记者在东肖镇邓厝村邓子恢故居内看到,村委会主任邓跃彬正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学者,探讨如何更好地依托村内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同期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创意学院副教授陈伟:“那我们文化创意中心这边呢,主要是希望借助这边的邓子恢故居这边一些红色元素,然后结合我们东肖镇,特别是邓厝村这边的一些绿色的资源,这种奇迈山,奇迈岚光八景之一,把它们进行有机的融合,然后打造红色路线,旅游产品,甚至是康养产业的这个东西结合在一起,然后进行一些相关的配套。”

东肖镇邓厝村村委会主任邓跃彬:“探讨如何更好的将我们的邓厝红色资源利用发展好,让我们的村民在共同的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据了解,邓厝村是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邓子恢的故乡,是龙岩著名革命基点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邓厝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建立红色小剧场,做好邓子恢故居修缮、乡村环境美化、红色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红色旅游文化。2018年,接待游客人数2.3万人次,同比增加25%,村集体经济收入32.28万元,人均纯收入16469元。

东肖镇邓厝村村委会主任邓跃彬:“(习总书记)一直挂念我们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乡村振兴更加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们要卯足干劲,把我们邓厝的区位优势、红色资源优势利用好,传承好红色基因,干好绿色革命,把邓厝建设得更加美丽。”

而在后田村,记者见到,村民们正在农田里忙于收获香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东肖镇后田村村民俞华成:“一年种四亩,收入大概就是三万块钱左右,日子是比以前更好一点,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据了解,后田村是革命基点村,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1.6亩,山地面积7421亩,林地面积6155亩,森林覆盖率85%。近年来,后田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村里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特别是香葱,全村种葱面积约300亩,年总产量1050吨,农户每年可增收13000元。

东肖镇后田村党支部书记陈江潮:“习总书记说,“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我们村民现在不养猪了,改种大棚蔬菜了,特别是我们后田种的葱在新罗区已经出了名了。”

近年来,后田村还大力兴修水利,加强农技指导,努力提高绿色农业经济效益,让农民收获更多的绿色发展成果。

东肖镇后田村党支部书记陈江潮:“现在高速公路通到了我们家门口,交通方便了,接下来我们(要)把红色旅游点打造得更好,让我们的村民日子过得更好,我有信心带领我们的村民,把日子过得更富裕更美好。”

邓厝村、后田村的发展变化只是东肖镇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肖镇全面完善了镇内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村民致富能力不断增强,村容村貌也有了极大改善。

东肖镇党委书记林广江:“总书记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饮水思源,绝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听了之后,我们感到非常的暖心,倍受鼓舞。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牢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好东肖丰富多元的资源优势,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起来,把“走前头、不落后、争第一”的后田精神,真正落实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中去,以实干担当奋力开创  东肖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