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苏坂:建立“村级担保互助+激励性扶贫”帮扶模式 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 ​

来源:作者: 郭凯 沈益辉  通讯员 邱飞燕 卢安曼时间: 2019-04-03 0条点击0条评论

近年来,苏坂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发展村级互助与激励性扶贫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村级担保互助+激励性扶贫”帮扶模式,积极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努力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

3月29日,记者来到苏坂镇西楼村看到,新罗区佳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长黄勇再一次带领贫困户陈立新来到养鸡场,详细查看鸡苗的养殖情况,并耐心地为他讲解了河田鸡的养殖技术知识。

新罗区佳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勇VS西楼村贫困户陈立新:“师傅,我这个鸡再过三四天左右,疫苗给你做好,给你阉好,就可以卖给你了,你抓去就很好养,养到老鸡,销售你不用担心,我会全部给你弄掉。”

苏坂镇西楼村贫困户陈立新说:“我今天顺便出来,来这边参观一下,这个老板教我们学养鸡的技术,看着这些鸡养的很好,我心里很开心也很喜欢,我想早日把鸡给我们养,我们多赚点钱。”

今年1月,黄勇联合村里的几个养殖户,每人申请了村级担保互助资金贷款6万元,建立了新罗区佳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户发展河田鸡养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帮扶16个村134户330人,养殖河田鸡7000多只,年可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60多万元。

新罗区佳和养殖专业合作社黄勇说:“我接下去就想,带领自己的成员扩大规模,像这样子第一批3500头,太少了,想扩大到一万头,每批的一万头每年喂六批,带领自己的成员还有村民,出去那边外面养殖河田鸡的场地去学习考察,回来本村以后,再选几个点,带领社员、村民或者贫困户,大家一起走向致富。”

同新罗区佳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样,位于岭兜村的陈福德家庭农场,去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申请了小额贷款,引进了600只野山鸡种苗,开始养殖野山鸡,有了政府的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去年一年,陈福德家庭农场内的山鸡养殖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收入近6万元,共带动帮扶贫困户4户,促进每户增加收入2000元。

陈福德家庭农场现场负责人陈国权说:“今年的话,继续扩大规模,大概2000只左右,预计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大概年底能上市,下一步扩大规模,场地加宽,加盖一栋,贫困户和去年的模式一样做下去,量可以增加一点,人数可以多加几户进来,让大家提高收入。”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苏坂镇把发展村级互助与激励性扶贫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村级担保互助+激励性扶贫”帮扶模式,在苏坂、卢林、西楼、瓦洋、岭兜等5个村建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管理委员会,根据不同类别的帮扶模式、不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不同产业发展规模,给予农林业主和贫困户相应的帮扶资金.截止目前,苏坂镇全镇共发放村级担保互助贷款78户421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积极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努力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

苏坂镇脱贫办负责人李新湖告诉我们:“今年以来,在苏坂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镇脱贫办引导贫困村村民致富小能手,通过村级担保互助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批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既有产品特色,贫困户参与率高的激励性扶贫项目,如激励性扶贫河田鸡养殖项目,通过政府出资,合作社进行育苗,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保障销售,能够进行饲养的模式,让贫困户可以无成本或者低成本在村内进行自主饲养、生产。现在着重把重心放在“自驾车法”这个路子上,通过贫困户自主的发展产业,引导他们去生产,教育技术,让他们日后有一个稳定增收的一个途径。”

编辑:池啟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