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苏坂镇西楼村:研学游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作者: 廖健伟 何静静时间: 2019-12-20 0条点击0条评论

近年来,苏坂镇西楼村依托山水文化资源,打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既让孩子们体验红色、非遗、农耕等文化,培养劳动意识,感受乡土情怀,又带动了研学旅游经济发展,增加村民就业,走出了一条研学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近段时间,著名的米粉之乡——苏坂镇云潭西楼村密集迎来了龙岩师范附小、龙岩实小等学校的一拨又一拨学生来此亲近大自然,尽情投身一项项原生态农耕生活和特色文化体验。

学生:“今天我学到了采茶灯,这是一个优美的节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我要好好继承它。”

学生:“我今天知道了云潭米粉是怎么做的,它的制作过程很复杂,这让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还希望我们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够吃上我们中国的手艺。”

撸起袖子,学做云潭手工米粉;手把彩扇,学跳彩茶灯舞;走进“昆山公”祠堂,参观苏内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绿色的小山村,洋溢着欢笑与生机。过去,这里是龙岩偏远贫困的“十八乡”,令人望而却步,而今华丽转身,开发打造成为龙岩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市民乡村旅游目的地,备受青睐,学子游客盈门。

学生:“今天我们参观了红色云潭展览馆,我才知道那些打仗的武器是自己制造的,要是没有革命战士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龙岩师范附属小学总务处副主任陈杨亮:“我们一直认为课堂在路上,孩子在旅途中学习知识是更容易掌握的,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一下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还有红色文化。让他们明白我们农民伯伯的不容易,革命先辈的不容易,让他们好好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西楼村位于苏坂镇南部,距龙岩城区55公里。这里乡土气息浓郁,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灯舞蹈,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云潭手工米粉技艺,还有红色文化载体——苏内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因交通不便,经济产业薄弱,过去西楼村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丰富厚重的文化也深藏于山村。穷则思变。近年通往镇村的道路修好后,如何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开发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通过发展三产带动脱贫致富,成为该村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市派驻苏坂镇西楼村驻村第一书记郭继彬:“西楼村这边有非遗传承底蕴,根据我们的‘绿色农耕、田园苏坂’(理念),结合我们习总书记说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开发了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让孩子们来到我们西楼村可以接受我们的革命传统教育,传承我们的红色基因,把我们的龙岩采茶灯进行传承,云潭手工米粉有几百年的历史传承底蕴,让孩子们到我们的西楼村进行一个非遗文化体验,让我们的手工米粉能够进一步地传承,通过我们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让更多的学生到我们西楼村进行实践体验,同步的话可以拉动我们云潭西楼的人气,同时带动村财增收。”

去年以来西楼村以村财投入、村民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陆续开工建设了宿舍区、米粉加工制作体验区、石磨体验区、采茶灯教学区、农耕文化展示区、露营区、野炊区、研学书屋、瓜果长廊、接待中心等研学设施,并对苏内区苏维埃旧址进行修缮维护。如今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初具规模。基地每批可接待学生500—1000人。课程内容丰富,包括采茶灯舞蹈和竹竿舞教学、云潭米粉手工制作、原生态农耕及石磨体验、苏内区苏维埃旧址参观学习等。这里可以在四季农耕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已然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大自然课堂。

苏坂镇西楼村村委会主任陈海强:“我们西楼村已经初步的把红色资源苏内区苏维埃政府跟采茶灯、云潭米粉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比较简单的农耕文化已经初步的整合。对于村集体跟个人增收也起得的一定的效果,那我们后期还会继续地去挖掘我们当地的,比如像我们山歌剧,还有我们当地的明清古建筑的这些,还有很多需要待开发的古民居,  后期继续整合这些资源,来打造这个不仅局限于接待学生研习,扩大到去接待一日游或者针对各种群体都可以的这种乡村旅游。让老百姓生产的农副产品跟务工的增加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进而来增加我们村集体的经济增收,来实现脱贫致富,来完成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

去年8月,西楼村被市教育局、文旅局授予“龙岩市首届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带来了人气,带动了发展。至今累计接待学生近万人,预计今年西楼村集体可增加研学经济收入约12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及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约50万元。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