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镇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出发,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激励性扶贫机制,采取“政府+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贫困户”等模式,梳理特色农业项目,吸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进来,有效提高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近日,记者在大池镇大山村的激励性扶贫包菜种植基地看到,贫困户们正在自己承包的责任地里给包菜除草。
大池镇大山村村民 杨荣彬说:“包菜种了一亩半,盖菜一亩多,早季(还种)有花生、玉米、早稻。大概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技术员指导(下),贫困户能增收一两万块钱。”
今年以来,大池镇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积极性,在大山村流转土地50多亩,确定了50多户贫困户参与包菜、玉米、花生等种植项目。镇里与天文农场签订协议,委托其协助贫困户种植,包括整体规划、种植品种、茬口安排、培育壮苗、农田整地、大田移栽等以及相应的土、肥、水等管理技术指导,同时,与天文农场、贫困户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切实提高贫困户种植效益。
大池镇激励性扶贫包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傅天文说:“我们大山基地总共流转了五十多亩的土地。上季种植的是水稻和玉米。下季种花生和包菜,总共能吸纳五十来户的贫困户。贫困户自己种植管理,我们农场这边给他做生产技术指导和销售方面的一些事情,一年下来大概他们能增收一万多块。”
眼下正是甘蔗丰收的季节,在大池镇西洋村的甘蔗地里农户正忙着砍收甘蔗,丰收的景象让农户们喜上眉梢。农户陈国文告诉我们,得益于镇里激励性扶贫政策的实施,他参与到创业、就业中来,不仅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能,更增强了持续脱贫的信心。
大池镇大山村村民陈国文说:“政府搞的激励性扶贫我也有参与进去,种植槟榔芋和花生一年纯收入达到一万多块。平常没事的时候承包了十多亩土地种植甘蔗,镇政府、区农业站那些技术人员也有到我们田里来指导我们种植这些甘蔗,防治病虫害之类,还有怎么管理,13.5亩的甘蔗今年纯收入能达到三万多块钱。”
大池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主要种植花生、四月李、双华李、芙蓉李等特色乡村水果。自施行激励性扶贫政策以来,该镇根据本镇的实际,先后实施了河田鸡、玉米、水稻、槟榔屿等20多个种养项目,仅今年就实施了13个。项目主要采取“政府搭台+农场补台+贫困户唱戏”的模式,把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贫困户积极性调动起来,破解贫困户创业就业资金、技术、项目难题,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生产、创业脱贫的内生动力。大池镇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2户486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大池镇扶贫办干部蔡月华说:“大池有202户贫困户,参与激励性扶贫的有140多户。有种植花生、槟榔芋、包菜,一年下来总的收入大概有一万块左右。在激励性扶贫他们学到了技术,自己在外面又承包了田种植了很多蔬菜。我们对他们在外面承包的田种的蔬菜,我们在技术上也在跟踪帮他们。还有销路上也有跟踪,他们一年也能增收更多的钱。”
编辑:汤盈盈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涉养老诈骗举报电话:0597-2622626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2622626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