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红坊镇: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激励性扶贫成效显著

来源:作者: 黄晨欣 何静静   连润芳时间: 2020-07-03 0条点击0条评论

红坊镇积极探索“激励性扶贫”新机制,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践出了一条“扶贫先扶志”的新路子。

近日,记者来到红坊镇平洋村小香农家庭农场基地,只见朵朵艳丽大方的木槿花迎风摇曳,贫困户饶露珍夫妇正忙着采摘新一季的成花,以添补日常的家用。

红坊镇平洋村贫困户饶露珍:“政府给我们增加收入,我们在这边除草干活,浇菜浇花浇水,一年大概是增加两三千块左右。

2019年以来,红坊镇强化产业引领,根据平洋村的村情特点,精准选择项目,大力发展以“种植木槿花、金针花为主,采摘莲子为辅”作为激励性扶贫项目主导产业。通过“党委政府+基地+贫困户”模式,与村小香农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签订三方协议,构建多方参与脱贫攻坚新格局,引入激励性机制,重在志智双扶,全面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

红坊镇平洋村党支部书记饶舜:“总的这一块地是将近12亩,作为激励性扶贫来扭转给平洋村贫困户,总的有劳动能力的七户,人数大概18口。那就根据他的劳动能力来分配他们,给他们作为一个激励性扶贫的一个平台,也是给他们一个征收的一个平台,也通过了专业人才,对他耕作的技术方面的一个指导,使他们能够每年目前的在每年能够增收三千多块。

此外,在红坊镇田心村,也有7户贫困户通过参与激励性扶贫玉米种植项目,让他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田心村村民委员会也大力统筹各类帮扶资金,以新罗区田欣农场的玉米种植基地为载体,向村内7户贫困户提供给每户认种1亩,并由农场负责种植技术指导,提供统一采购肥料、农药、销售渠道等等服务,让贫困户不愁产量,不愁销路。

红坊镇田心村副主任黄金冲说:“我们村里第一步,就是说主要是以政府加农场加贫困户这个三方面成立了田欣农场,农场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那贫困户就全部参与现场管理和耕作。收成方面我们村里就是利用大家的各个平台帮助贫困户进行销售,那主要是以批发和零售解决了销售问题。每年两个季度大概可以收入三千块钱左右。

近年来,红坊镇统筹资源,鼓励各村发挥优势产业,联系本村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以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激励性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挥各村特色,开发种植葡萄、雪梨、百香果、蔬菜以及养殖鸡鸭等多种带动项目。并鼓励各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起到“各村种各花,百花齐绽放”的多元格局。

红坊镇副镇长张瑛瑛说:“红坊镇采取“政府牵头、贫困户参与、家庭农场或经营场主帮扶”的方式,积极鼓励贫困户参加激励性产业扶贫,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为贫困户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并根据贫困户自身劳动力的情况,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了脱贫攻坚的“三个转变”,即扶贫方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使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截止目前,红坊镇激励性扶贫项目已全面铺开,正实施项目16个,覆盖行政村16个,受益贫困户138户332人,每年可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3000至5000元不等的收入,从而实现稳定脱贫。

编辑:林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