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池镇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变“扶贫”为“扶勤”,变“扶弱”为“扶志”,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有效提高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凭着勤劳的双手圆了致富的梦想。
家住小池镇卓洋村的邓绍河,家里有四口人。他的双胞胎儿子其中一个患有智力、肢体残疾,长期依靠药物治疗,需要夫妻俩寸步不离的照顾,无法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导致另一个儿子的求学开销也无法满足。
小池镇卓洋村民邓绍河: “很多人跟我讲,干脆我两夫妻出去打工,也比较轻松,但是我们不行啊,家里有个孩子要照顾,怎么放得下,带出去人家单位肯定不要我们,所以只能在家里干点农活。大的儿子又要读书,好在今年毕业了,不然读大学一个月生活费要花一千五。”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使得儿子看病吃药有了保障,另一个儿子读书的巨大支出也得到了减免。经济压力得到了缓解,夫妻俩也腾出时间,开始小规模养殖鸭子,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小池镇卓洋村民邓绍河:“主要就是这个儿子拖累了,这几年还好有政府的帮扶,每个月有补贴给他。养鸭以前也没资金,小规模几百只开始养殖。所以当时养鸭子的同时也还出去附近打零工,给人家种百香果,贴补点家用。”
长期以来,邓绍河都梦想能有一份能够让家人们都过上好日子的事业。在政府的帮扶下,他多次参加养殖培训,在掌握了科学饲养的技术后,下决心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养鸭脱贫的事业越做越大。
小池镇卓洋村民邓绍河:“现在以养鸭子为主,养了两三种鸭子,一种白鹭鸭,一种是龙岩本地鸭。其他也有种植莲藕、茭白,就是规模比较小,养鸭空余的时间顺便种植一点。”
经过以养求学的摸索和实践,邓绍河从之前200只鸭,发展到现在2000只的养殖规模,养殖品种多样。他家养的鸭子和鸭蛋品质上佳,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这让他一年增收两万六千多元。
小池镇卓洋村民邓绍河:“养鸭子花掉我很多时间,因为我的(鸭)蛋都是能卖的。天天都要卖,才能够保证新鲜,现在很多客户说就是要买我的蛋,因为新鲜,有个别的客户,我还没下去,他们就在市场等了,他们吃的习惯了,说我的蛋比较新鲜。”
通过发展养殖业,邓绍河不仅找到了一条致富脱贫路,还一举成为小池的脱贫致富先进份子。现在他们一家不但圆了脱贫梦,还向其他贫困户传授养殖脱贫经验,让更多的乡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小池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培育一批扶贫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组建一批产业扶贫服务团队、提升一批本土特色农业品牌、拓展一批电商销售渠道“五个一批”为抓手,通过实施合作社+贫困户、种养殖公司(基地、)+贫困户、种养殖大户+贫困户、旅游产业+贫困户、互联网+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项目业主帮扶贫困户流转土地,解决贫困户发展前期困难;为贫困户提供优质种苗(子),提高贫困户种植产量产值;对贫困户进行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解决贫困户的无后顾之忧。通过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转“扶贫”变“扶勤”,转“扶弱”变“扶志”,有效提高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编辑:杨晶)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涉养老诈骗举报电话:0597-2622626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2622626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