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新罗区初中绩效管理考评办法

来源:作者: 时间: 2017-08-04 0条点击0条评论
一、考评内容(总分300分)
1.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班中考“五率”(权重100分),七年级和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五率”(权重各50分)。
2.争先创优及表彰奖励:教师和学生个人获奖情况(权重50分)。
3.“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和评估(含党建工作)(权重50分)。
4.察访核验:扣分项
二、考评方法
㈠片区划分
第一片区(7所):龙岩初级中学、莲东中学、龙岩高级中学初中部、一中分校、龙岩二中初中部、龙岩五中、龙岩七中
第二片区(7所):龙岩四中、龙岩八中、龙岩九中、龙岩十中、龙钢学校、铁山中学、江山中学
第三片区(7所):适中中学、大池中学、小池中学、雁石中学、苏坂学校、白沙中学、万安中学
㈡奖项设置
各片区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
㈢绩效分配
1.根据获奖等级及区属初中校(含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和完中初中部)教师核编人数下拨绩效奖金。为调动学校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核定职数内的中层及以上领导班子(不含校长)绩效可根据学校评定的等级按以下标准发放:一等人均8000元,二等人均5000元,三等人均3000元。具体奖励办法由学校制定。
2.市属中学及民办校按获奖等级授予相应的牌匾,不发放奖金。
㈣本学年有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取消当年绩效考评资格:
1.学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
2.经教育主管部门查实,学校存在乱收费现象;
2.学校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造成恶劣影响的;
4.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发生大面积舞弊的;
5.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一票否决的。
三、本考评办法各学年度根据实际情况将作出适当调整
 
 

附件3.1
初中目标考评总分计算办法
 
一、教育教学质量(A)计算办法(A权重200分)
1.毕业班中考“五率”得分计算办法(权重100分)
从两方面进行计算:
一是横向比较,以学校当年中考“五率”得分在片区的名次为得分依据,第一名计100分,第二名计95分,第三名计90分,依次类推。
二是纵向比较,以学校当年中考“五率”得分与上学年本片区中考“五率”平均分的离差值变化分作为得分依据。
把上学年的离差值作为各校的基础分,例如:某校上学年的“五率”得分为80.00,该片区“五率”平均分为84.00,则该校离差值为-4.00,即该校基础分为-4.00。
离差值变化分=当年离差分-上学年离差分(基础分)
将各校当年的离差值变化分数按从高到低排序,第一名计100分,第二名计95分,第三名计90分,依次类推。
2.七、八年级“五率”得分计算办法(权重各50分)
以七年级为例,从两方面进行计算:
一是横向比较,以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五率”得分在片区的名次为得分依据,第一名计50分,第二名计46分,第三名计42分,依次类推。
二是纵向比较,以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五率”得分与片区“五率”平均分的离差值变化分作为得分依据。
把第一学期的离差值作为各校七年级的基础分,例如:某校七年级第一学期的“五率”得分为80.00,片区“五率”平均分为84.00,则该校七年级离差值为-4.00,即该校七年极基础分为-4.00。
离差值变化分=第二学期离差分-第一学期离差分(基础分)
将各校七年级的离差值变化分数按从高到低排序,第一名计50分,第二名计46分,第三名计42分,依次类推。
3.计分办法
教学质量分(A)由三个年级的得分相加得出,三项得分均取纵向横向得分中较高的一项。
二、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得分(B)计算办法(B权重25分)(完中只计算初中部教师得分,下同)
(一)时间起讫以学年计算。
(二)教师专业成长包含两部分内容: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专业论文(含德育)
1.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分的计算方法:
只认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或联办的各类竞赛结果。
先计算出学校的教师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总分,教师个人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9、8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8、7、6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5、4分,区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分。个人同一赛事在多个层面上获奖只计最高奖,不累计积分,以获奖证书(或相关文件)为准,团体奖项得分以2倍计算。以上得分相加得出该学年全校获奖总分。把获奖总分除以全校教师人数,得出人均专业技能竞赛分。
2.教师专业论文分的计算方法:
先计算出学校的专业论文获得总分,教师个人在CN级本学科学术杂志上每发表一篇专业论文的计10分,在省、市、区级发表或汇编一篇专业论文,分别计6分、4分、2分。同一论文取最高级别,以论文原件为准,以上得分相加得出该学年全校专业论文总分。把总分除以全校教师人数,得出人均专业论文分。
(三)计算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分(B)
先计算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分=人均专业技能竞赛分+人均专业论文分
按照考评分排序,片区1、2名得25分,3、4名得22分,5、6名得19分,其他得16分。
三、学生竞赛得分(C)计算办法(C权重25分)
(一)时间起讫以学年计算。
(二)计算方法:
1.只认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或联办的各类竞赛结果。
2.先计算出该校学生竞赛获奖总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9、8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计8、7、6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5、4分,区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分。个人同一赛事在多个层面上获奖只计最高奖,不累计积分,以获奖证书(或相关文件)为准,团体奖项得分以2倍计算,以上得分相加得出该学年全校学生获奖总分。把获奖总分除以全校学生人数,得出生均竞赛获奖分。
3.根据各校生均竞赛获奖分排序,评出学生竞赛得分C。排在片区第1、2名得25分,第3、4名得22分,第5、6名名得19分,其余得16分。
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含党建工作)(D)计算办法(D权重50分)
根据省级标准进行评估验收,按50分计入总分。
五、考评等级计定
学校目标考评总分=教育教学质量考评得分(名次得分或离差值变化得分)(A)+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得分(B)+学生竞赛得分(C)+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得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