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透过“磨玻璃影”看双赢

来源:作者: 陈惠婷时间: 2020-05-20 0条点击0条评论

疫情刚刚在国内蔓延时,不少人对中国经济的走势担忧日增。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如同被罩上一层“磨玻璃影”,如果看不透就会一叶障目,失去转型发展的良机。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在科技中创新。纵观战“疫”情况,各种“黑科技”大显身手:大数据筛查密切接触者、无人机在各地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5G远程医疗会诊小推车、可以分诊和消毒的5G机器人等。可以想象,这些硬核科技创新成果的背后,有很多中央企业的身影,在关键时刻,这些“国家队”集中科研力量,发挥技术优势,全力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弹药”,我们也相信这些“科技弹药”必将能在疫情过后的经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给中国经济如虎添翼!

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在补偿性需求中爆发。受疫情影响,人们顾全大局,作出牺牲,给消费活动按下“暂停键”。但这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疫情过后,人们内心的“活动因子”蓄势待发,景区还是会去游玩、酒店还是会去入住、美食还是会去享受,吃穿住用行的基本消费需求都会重新释放。外贸出口也会在疫情过后产生补偿性需求,从全球供应链上看,中国仍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全球最大出口国,有全球最齐全的制造产业链集群,待外贸出口恢复正常后,会对中国经济强力带动。2003年的非典过后亦是如此,当年进出口贸易迅速反弹,实现全年37.1%的高增长。

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在民族性格中奋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越挫越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疫情冲击下,一些企业发挥民族性格,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借机优化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办公模式,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为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打下更多可能的发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次疫情冲击,再次表明如大海一样的中国经济,有抵御暴风骤雨的强大韧性和回旋余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有看透“磨玻璃影”的眼力,洞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善于化危为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从而夺取“双赢”!

编辑:丘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