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当地脱贫攻坚成果、生态环境、民族团结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诚然,“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党始终将中华民族以民为本的优良传统贯穿于治国理念中,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必须思群众所想,系群众所利,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从产业、环境、文化等要素上着手,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
打好“产业扶贫”拳。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中提到:“天下顺治在民富。”而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因此,实现农民增收,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亟需告别原始落后的“散兵游勇”式销售方式,在考虑村庄山水肌理、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尝试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探索农技推广、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生产性服务业;休闲旅游、餐饮民俗、红色文化体验等旅游服务业。通过创新农村经营模式,为农村提供更多岗位,解决剩余劳动力难题,从而辐射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切实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
击好“生态保护”剑。产业做强的同时,“颜值”的提升也势在必行。农村中普遍存在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现象,致使群众生活品质降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生态保护,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民生的福祉。通过入户发放垃圾分类、污水排放等知识手册;“村村通”广播播放生态保护知识发动群众垃圾分类;制作保护生态环境海报、宣传栏,调动群众积极性,提高群众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建设污水池、智能化绿色垃圾分类亭,助推绿色发展,保障农民生活的生态环境,从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不仅在诗中,更在脚下。
挥好“文化传承”掌。群众利益的保障既要有产业的基础,也有生态“颜值”的担当,更应有文化的支撑。当前,农村物质越来越充裕,但文化传承越来越滞后,坊间流传的故事、歌谣、戏剧都在记忆中渐渐模糊……我们必须正视乡村文化正在面临断层的危险,我们必须唤醒文化传承的意识和理性,切实保障农民利益。通过建设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村级活动场所,丰富村民业余娱乐生活,提升精神生活品质。同时,开展晒幸福、展家庭文明、秀优良家训等活动,丰富农民文化传承内容,有力提振村民的精气神,营造人人参与新时代乡村文明传承的氛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保障农民利益,既要有产业的基础,也有生态“颜值”的担当,更应有文化的支撑。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更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为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让增强民生福祉之光散发广袤农村大地。
编辑:丘栋辉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涉养老诈骗举报电话:0597-2622626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2622626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