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美丽中国的代名词,没有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就没有美丽中国的“好前景”。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呵护绿水青山的“颜值”,提升金山银山的“价值”,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用优美的环境“吸睛”,用良好的生态“吸金”。
守望“绿水青山”,需要新发展理念。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坚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那么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永远成为一个“美丽的梦想”。因此,我们需要全方位真抓落实,加之生态文明又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未来经济发展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而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唯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真正建设美丽中国。
守望“绿水青山”,需要法律的完善。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不甚平衡,生态环境差异显著。环境治理措施,也需因地制宜。相对来说,地方立法机构更熟悉当地的环境治理情况,更知晓当地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制定的法规也就更有针对性。近年来,诸多案例看到了基层富有创造力,好经验常来自一线。今年3月,《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环境治理领域先于国家进行立法。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一方面,要符合中央大政方针精神,确保国家法律和上位法规落细落实。另一方面,地方人大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要重视总结地方经验,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守望“绿水青山”,需要算好政治账。秦岭的违建教训表面上是自然生态破坏问题,背后却是当地政治生态遭腐蚀的严峻现实。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当前,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践行“两山理念”认识上不到位、落实上有偏差。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要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更要必须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以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守护自然生态山清水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我们必定能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更自然、更健康、更可持续,必能为中华民族赢得美好未来。
编辑:丘栋辉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涉养老诈骗举报电话:0597-2622626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2622626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