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苏坂镇拓宽就业渠道、转移当地闲置劳动力就业的思考

来源:作者: 邱洋威时间: 2020-11-19 0条点击0条评论

加大招商力度,壮大企业支撑。当地要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苏坂镇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全力服务企业落地生根,在春节、清明、端午等外出乡贤返乡之际,召开外出乡贤座谈会,向他们宣传乡镇招商引资的政策,多鼓励外出乡贤返乡办厂,用亲情、乡情招商,以商招商;收集整理了外出乡贤档案,积极与在外经商乡贤取得联系,捕捉各类有价值的招商信息。目前福建龙雁容和盛食品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福建龙雁正大屠宰白羽鸡、卓越新能源三期工程成功落地,正进行土地平整,建厂后预计可为当地增加3000个就业岗位。

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本土产业。不断加强“苏坂蜜柚”、“云潭米粉”、“苏坂甘蔗”等本地产业的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培育一批水平较高、竞争力强的本土化、现代化农业品牌,将苏坂的特色产业推广出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产品包装和宣传,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线下充分利用好晋龙食品“田园苏坂”门店宣传作用,线上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媒体网上推广,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培育本土产业发展的名片,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提振当地农民发展信心,推动本土产业发展壮大。

扶贫精准发力,苦练项目筹划。坚持因人施策,苦念“三字经”,大力实施“三车法”产业扶贫,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一是苦练项目筹划“三字经”。从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号入坐的方式,每个项目预定10-20户参与激励性扶贫项目,通过让这些率先参与激励性扶贫项目取得较好的项目收益的贫困户,带动思想有犹豫的贫困户全面参与激励性扶贫项目。二是分门别类,因人而异运用“三车法”。对老弱病残、痴呆傻等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入股分红、代管代养的方式进行帮扶;对掌握一定生产要素的贫困户,我镇采取政府搭台,农林业主补台,贫困户唱戏的方式,带动65户贫困户增加收入;对具备劳动能力和生产要素的贫困户鼓励以资金、技术支持的方式,因地制宜帮扶发展产业。

创新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紧跟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乡村体验作文章,以甘蔗种植蜜柚采摘农耕体验为龙头,主动探索“党建+研学+扶贫”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绿色农耕与旅游、文化、教育、商贸等产业的多重融合,通过不断挖掘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新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目前,已在西楼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内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设立的“红色云潭展览馆”,并立足本土,不断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到红色云潭展览馆内进行集中陈列展示,充分依托苏坂镇田园生态旅游特色资源和手工米粉制作产业优势,推动手工米粉制作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今年年初,西楼村大胆创新,流转30多亩土地,变稻田为油菜花基地,引进优质的油菜花吸引游客观光。美丽的油菜花不仅为村里带来人气,也增加了村民和贫困户的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编辑: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