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公元 62 年庞培城的强震,还是 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人类历史遭遇了太多大自然的喜怒无常;也无论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人类文明也承受着太多自身带来的无妄之灾。面对天灾人祸,人类难道只能心存畏惧和恐慌吗?人类的安全应当寄予何处,值得我们反思。
塞内加的灾害预见论、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中外古代先贤以自己的思考得出了同一答案,用孟子的一句话可以最为精辟的阐释,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即强调安全贵在反思。
在面对天灾人祸,“死于安乐”其本质指的是主观上的反思不足,忧患缺失,导致客观上的无所作为,最终无能为力的被动承受。如对潮汛预见不足的印尼海啸肆虐人间;又如对设计缺陷预见不足的商场电梯“吃人”;还如对公共场所承载量预计不足的踩踏事件。我们除了去思考、发现这一幕幕悲剧产生的客观原因,除了默默承受、事后弥补外,更应去反思灾害发生前,那份不应有的“安然自得”、那份无忧无虑的“置身事外”、那份对安乐的“过度消费”,这样才能减少那份面对灾害手足无措的伤痛。
在面对天灾人祸,“生于忧患”强调的是对灾害的充分反思,培养主观上防灾预警的危机意识,客观上有所作为,最大程度上从容应对、减免损害。如大力兴建堤坝、水电站,这难道不是对洪涝灾害的未雨绸缪;又如沙尘、雾霾、大风的预警,这难道不是对出行安全的先行防范;又如日益周密的安保措施,这难道不是对公共活动筑起坚实的保护伞。这些看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反映的不仅是敬畏带来的小心翼翼,更蕴含着怀揣忧患谨慎而为的大智慧,纵然天不可抗,准备在前,又如何不能从容应对。
在面对天灾人祸,民众个人要加强安全自觉性,反思自身应对的不足,主动积极学习防灾知识,知晓防灾场所的位置并熟练掌握防灾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企业要提高行业自律性,要反思并意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产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相关部门要增进安全互动性,梦想实现的地方反思单打独斗的弊端,整合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形成安全联动机制,构建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
安全贵在反思,成于忧患。纵观人类社会与灾难相伴、抗争的历史,我们只有多一份头脑清醒,多一份积极应对,少一份浑然不觉,少一份碌碌无为,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积极培养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减少、规避灾难,获得真正的安全。
编辑:陈敏
Copyright@http://www.lyxl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06060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31201
主办: 新罗区委宣传部 · 承办: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Code © 2004-2018 投稿管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3296869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7-2320553
涉养老诈骗举报电话:0597-2622626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7-2622626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罗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7-23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