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提高调研能力的“四个锦囊”

来源:作者: 陈怡琼时间: 2020-11-10 0条点击0条评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其中,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作为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多的选调生,对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感触很深。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如何巧用“四个锦囊”提高调研能力的粗浅体会。

锦囊一:以坚毅笃行的“脚力”,做到“绝知此事要躬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真正的调查研究,必须要“脚”踏实地,带着问题去调查,看最真实的现场,摸准最真实的情况,解决群众最期盼的问题。年轻干部更应走出办公室、走向群众、深入基层,多到群众家里“坐一坐”,多去田间地头“走一走”,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研究、难题在一线破解、短板在一线补齐,多一些“解剖麻雀式”“蹲点式”调研,摒弃“坐而论道”的花架子,防止停留在“拍拍照”、“合合影”的“作秀式”调研,切实用心“走基层”,用脚“量民生”,做到真“调”实“研”。

锦囊二:以洞悉本质的“眼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复杂、琐碎、繁重,基层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也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年轻干部工作经验不足,难免出现“短视眼”“一叶障目”问题,这就需要在调查过程中擦亮“火眼金睛”,提高“眼力见儿”。要如“放大镜”般站在全局上,立足国家政策,高度关注民生焦点、发展难点、社会热点,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障碍,找准群众关切问题,深挖症结,为群众解难题,谋福利;又如“显微镜”般细致入微,由表及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群众问题关键处,探寻问题的本质和根源,练就一双“稳准远”的慧眼确保调研取回“真经”。

锦囊三:以善学善思的“脑力”,做到“运筹帷幄胜千里”。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多思多想、深入分析,科学决断,综合研判是新时代年轻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一方面,年轻干部要通过“充电蓄能”来增强脑力,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并结合自身工作需求,学习专业知识和各类政策法规,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脑子“有货”,心中才“有谱”;另一方面,要通过勤练脑力增强自身的谋事能力,在矛盾和问题面前,要多思考,多动脑,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在困境里走出“好路子”,于穷尽处想出“金点子”,才能取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效。

锦囊四:以倾听民情的“耳力”,做到“疑是民间疾苦声”。

“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要求”,调查研究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年轻干部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用心倾听群众的“真声音”。要敢于听取群众的“怨声”,面对群众的“吐槽”秉持闻过则喜的心态,找准不足,找准差距,以务实的行动来化解群众的怨言;要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准工作方向,与群众“同频共振”,为群众“把脉问症”,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时常听到群众的“笑声”,群众的“表情包”就是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要当好为民谋福的“引路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把活干到点子上,赢得群众更多“欢声笑语”。

编辑: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