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新闻网欢迎您!

华锦先:百姓“主心骨” 致富“领路人”

来源:作者: 倪国凯 通讯员:黄少航 张婕时间: 2019-05-05 0条点击0条评论

从竹席产业到茶叶产业,再到电商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带领村民用近20年的时间,使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省定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收入2万多元的“全国文明村”、“中国特色村”、“福建淘宝第一村”,华锦先也因此成了百姓的“主心骨”,产业发展、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近日,记者来到小池竹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这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工人正在赶制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订单。在上世纪90年代,华锦先筹资2万元在全村率先办起了第一家竹席加工厂,在他带领下,短短几年里,培斜村快速脱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竹席之乡”。

小池镇培斜村村民赖锦山说:他第一家做的时候,也毫无保留地给全村人讲,这个行业会赚钱

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在发展当中坎坎坷坷,各种阻力也很大。(当时毛竹)砍伐要按照规划、设计、申请指标,包括办砍伐证相关手续,还有做好产品出去也要办这些相关产品的手续,确实很难。我自己还有大家一起奋斗,通过跟相关部门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华锦先的带领下,培斜村先后解决了政策及道路、用电、产品标准等一个个难题,使竹产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2013年,华锦先在外地学习培训时发现了淘宝商机,随后在村里建起了淘宝街,目前已吸引了50多家商户入驻。同时,全村发展竹席厂40多家,如今年销售额达1.4亿元左右,解决就业人口4600多人。

小池镇培斜村淘宝商户赖健伟说:“从做淘宝中赚到一点钱,然后可以帮村里面把这些(竹)产品卖到外面去。”

小池镇培斜村竹席厂工人说:“我现在做了十年了,一年大概两三万元收入这样。”

竹产业壮大了,电商产业发展了,一部分人也先富起来了。而在华锦先心里,“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算富”。为此,他看好当地的自然资源等优势,萌生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想法。

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办厂毕竟是个别,大家年轻有资金、有想法才有办法做,旅游这一块大家可以参与。(当时)很多村民也还看不准,有这个担心,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把全村村民18岁以上、65岁以下的报名费交了十块钱,带到闽南一些乡村旅游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去参观考察后,大家回来,那积极性就不一样了。”

短短几年,华锦先带着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陆续开发了漂流、滑草、彩虹冲浪、玻璃桥等项目。培斜村游客量的井喷式爆发让他措手不及。痛定思痛,华锦先迅速将遇到的大小问题一一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案。今年,培斜村正在新修两条道路,同时把进村主道路由两车道拓宽为四车道,并增设停车位300多个,修建3座厕所,预计这些工程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我们这边看到的这条路路基已经出来了,是六米五(宽),通往319国道和另一个自然村,这一条必须在五一前要开通  。”

村民们说,有了华锦先这样的乡村致富“领路人”,他们获得了更多勤劳致富的机会。去年,培斜村人均收入达2.35万元。

小池镇培斜村村民赖敏说:“随着我们村美丽乡村项目不断在完善,人流量是非常大的,预计今年(农家乐)收入利润五六十万元左右。”

小池镇培斜村村民华菊香说:“大家都赚钱,我们这(卖)咸鸭蛋一年收入有两三万元左右。”

日前,我市出台了《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一批乡村旅游试点村三年行动方案》,培斜村是21个试点村之一,要在三年时间内,争取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村。在华锦先看来,这不仅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带领村民们走向更美好生活的新机遇。

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竹产业不能丢,把它做好、做大、做强、做细。我们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很好,接下去要做好各种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要提升改造,再一个就是景点的旅游安全、食品安全,各个方面、各个细节都要做好,达到这个(高标准乡村振兴)目标。”

编辑:池啟浪